與六歲以下小朋友一起養狗
分享
與六歲以下小朋友一起養狗?香港家長實用指南
簡單答案:得嘅! ——但前提係要揀啱隻狗,並且預先做好家居準備。如果你屋企有細路,最安全嘅選擇係三歲以上嘅成犬:性格穩定、對細路包容、唔會追住嚟玩(低捕獵慾),仲要適應到香港高樓、升降機同埋細空間嘅生活。成功定失敗,就睇你哋做足幾多準備、定咗幾清楚嘅家居規矩,仲有大人識唔識喺領養前學定睇狗狗嘅肢體語言。
同毛孩一齊成長,可以教小朋友學懂同理心、責任感同溫柔地對待生命。不過,喺香港呢啲高樓大廈同埋有幼童(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嘅情況下養狗,實際上係需要比大多數家庭想像中更加多嘅計劃。
最近去咗個香港家庭,佢哋有兩個六歲以下嘅小朋友。佢哋而家同領養返嚟嘅成犬相處得非常好——因為佢哋喺領養之前,用咗幾個週末探訪領養中心、詢問有關於行為觸發點嘅問題,仲喺帶狗狗返屋企前建立好家居系統。
重點摘要
- 選擇成犬(3–6 歲)——脾性較穩定同可預測
- 屋企外傭姐姐對狗狗嘅接受程度深切影響
- 有搭𨋢信心同埋對狹窄空間嘅忍耐力係高樓生活嘅必須條件
- 主動監察同設立安全區可以預防絕大部分兒童與狗嘅意外
- 學識辨認狗狗早期嘅壓力訊號
點解有小朋友, 揀狗標準唔同咗?
6歲以下嘅小朋友同狗狗嘅互動難以預測——突然嘅動作、尖叫、抓取、奔跑。呢啲組合會令好多狗狗感到壓力爆煲。
幼童期(Toddlers): 「隨手抓、易跌倒」階段
幼童透過觸摸嚟探索世界,興奮嗰陣經常會向前跌。佢哋可能會無預警咁拉扯耳仔、挨落隻狗度,或者抓毛。
你需要一隻:
- 可以包容被人摸耳仔、手腳同尾巴嘅狗
- 對食物、玩具或休息地方顯示出零護衛行為
- 性格冷靜、穩定
去領養中心嗰陣要問:
「呢隻狗俾人手腳笨拙咁摸會有咩反應?」
請求職員示範輕輕觸摸狗嘅手腳、尾巴同耳仔。
研究一直顯示,大部分針對幼童嘅咬傷都係發生喺小朋友處理狗狗或者接近休息中嘅狗嗰陣。呢啲意外通常反映嘅係狗狗唔舒服——而唔係惡意攻擊。
幼稚園階段(Preschoolers): 「興奮奔跑」階段
六歲以下嘅小朋友經常跑跑跳跳、尖叫同揮動手臂——呢啲動作好容易令某啲狗觸發追逐或者「牧羊式」本能。
最合適嘅配對:
一隻低至中等能量、對追逐移動物體無咩興趣嘅狗。
除非你好有經驗,否則應避免嘅品種/類型:
- 牧羊犬種(Border Collies 邊境牧羊犬、Australian Shepherds 澳洲牧羊犬、Belgian Malinois 比利時瑪連萊犬)
- 高能量嘅梗犬(Jack Russell 傑克羅素㹴類型)
香港獨有嘅挑戰(好多指南都會忽略)
炎熱與潮濕
香港夏天氣溫經常達到 30–33°C,而且極度潮濕。
如果無全天候冷氣,較不適合:
- 短吻/扁鼻品種(French Bulldogs 法國鬥牛犬、Pugs 巴哥)
- 厚毛北方犬種(Huskies 雪橇、Malamutes 阿拉斯加雪橇、Samoyeds 薩摩耶、Chow Chows 松獅)
較適合:
- 短毛中型狗狗
- 適應氣候嘅香港唐狗
- 格力狗(Greyhounds)同中等活動量嘅混種犬
高樓生活與搭𨋢安排
每次去廁所都要經過狹窄空間:升降機、窄走廊、遇上鄰居、送貨員、小朋友,有時仲有其他狗。
領養前,問下中心可唔可以俾你:
- 帶狗狗行下走廊
- 進入細小密封房間模擬搭𨋢
- 觀察佢對突發聲響(拍手、跌鎖匙)嘅反應
- 行過陌生人身邊
你要搵嘅係平靜嘅好奇心,而唔係僵硬、想衝前或者畏縮。
室內如廁選擇
好多香港家庭都會採用混合模式:
- 每日一次具份量嘅大散步,加上
- 室內人造草皮或尿墊區(設於露台或工人房)
呢個唔係「懶」——而係實際做法,可以避免狗主同主子都咁大壓力。
點解成犬比幼犬安全得多
如果有六歲以下小朋友,盡量避免養幼犬。
幼犬雖然得意,但充滿挑戰:
- 牙齒尖銳,鍾意用口咬嘢玩
- 成年後嘅脾性難以預測
- 經常有大小便意外
- 喺狹窄空間會精力過剩
- 需要每 1–2 小時訓練一次
成犬(3–6 歲)提供:
- 可預測嘅脾性
- 更好嘅忍尿能力
- 較低嘅能量
- 較少破壞行為
- 更順利咁融入有小朋友嘅家庭
問下領養中心有無因主人移民而棄養(Owner Surrender)嘅個案——呢啲喺香港好常見,通常係訓練有素、適應咗公寓生活嘅好狗狗。
外傭姐姐嘅角色:
喺好多香港家庭,外傭姐姐最後變成負責大部分照顧狗狗嘅工作。咁樣可以運作得好好——前提係要有意識地安排。
風險:
- 狗狗淨係同姐姐親近
- 姐姐執行規矩嘅標準唔同
- 當姐姐放假,狗狗會感到焦慮
解決方案:清晰定義角色
外傭姐姐:
- 中午散步
- 餵食(跟足你定嘅份量)
- 基本梳洗同清潔
家庭成員:
- 早上或晚上散步
- 建立感情、玩耍同訓練
- 獸醫相關決策
- 持續執行家規
領養前要達成共識:
- 傢俬規矩(可唔可以上梳化?)
- 絕不餵食人類食物殘渣(建議:唔好)
- 一家人食飯時狗狗喺邊
- 統一使用嘅指令同語言
活動量要求:每日一次大散步嘅家庭
好多家庭只能夠應付:
- 每日一次較長嘅散步(45–60 分鐘),加上
- 喺屋企進行腦力激盪遊戲
這對於以下狗狗係足夠嘅:
- 格力狗(Greyhounds)
- 中年嘅拉布拉多或金毛尋回犬混種
- 性格冷靜嘅唐狗
- 陪伴犬種(騎士查理王獵犬、北京狗混種、西施混種)
這對於以下狗狗係不足夠嘅:
- 工作犬品種
- 高能量嘅梗犬
- 青春期嘅運動型狗狗
- 北方雪橇犬種
香港家庭必備嘅安全措施
1. 設立兒童禁入嘅狗狗專區
選擇以下其一:
- 狗籠(需正面地介紹俾狗狗)
- 用閘圍起嘅廚房/工作間
- 圍欄式區域
教導小朋友:
狗狗嘅休息區永遠係禁地。
2. 只有「積極監察」先算數
如果大人唔係主動望實,狗狗同小朋友必須用物理方式分隔。
大部分兒童被咬意外都係發生喺大人「喺度但分咗心」嘅時候。
3. 教小朋友「做棵樹」
當狗狗太興奮或者撲人嗰陣:
- 企定定
- 雙手交叉
- 眼望地下
- 保持安靜
喺狗狗返屋企前,當遊戲咁同小朋友練習。
解讀狗狗肢體語言:你嘅防咬工具箱
狗狗好少會「無啦啦」咬人。
佢哋會發出警告——只係人類經常睇漏眼。
早期壓力訊號(黃色區域)
- 露眼白(Whale eye,眼白呈半月形)
- 無食物時舔咀或舔鼻
- 壓力呵欠(Stress yawning)
- 頭部轉開,避開視線
- 動作緩慢、僵硬
危險訊號(紅色區域):凍結(The Freeze)
- 狗狗變得完全靜止
- 嘴巴緊閉
- 身體僵硬
- 眼神死鎖住小朋友或物件
凍結代表狗狗覺得走投無路。
請冷靜介入:將小朋友引開,俾空間隻狗。
常被誤解嘅訊號
- 擺尾:放鬆+大幅度擺動=友善;僵硬+高舉=緊張/警告
- 反肚:放鬆露肚=信任;僵硬+夾尾=驚恐/投降
家長常見情境
小朋友攬狗狗
擁抱對小朋友嚟講係自然表現——但對狗嚟講係唔自然嘅束縛。
如果狗狗身體向外傾或者露眼白,就要即刻叫停。
改為教小朋友:
- 摸側面
- 搔下巴/胸口
- 「溫柔手仔」
幼童接近休息中嘅狗
喺香港嘅細公寓,狗狗經常會覺得無路可退。
鐵律:
永遠唔好俾小朋友接近休息緊嘅狗。
帶走小朋友;俾狗狗自己選擇幾時過嚟互動。
絕不懲罰低吼(Growl)
低吼係溝通。
如果你罰佢唔准叫,狗狗可能會停止發警告,下次直接升級到咬人。
正確做法:
- 分開小朋友同狗
- 搵出觸發原因
- 調整日後嘅管理方式
如果頻繁低吼,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去領養中心要問嘅聰明問題
帶埋你屋企嘅相,誠實描述你嘅生活作息。
要問:
- 「呢隻狗俾人摸手腳會有咩反應?」
- 「有無護食或護物行為?」
- 「隻狗對噪音同狹窄空間適應成點?」
- 「隻狗之前有無喺家居住過?」
- 「點解會被棄養/退回?」
- 「有無做過兒童測試?」
- 「隻狗習唔習慣有多個照顧者(主人+外傭)?」
暫托家庭(Foster)嘅報告通常係最準確嘅行為資訊來源。
你嘅理想狗狗檔案
你需要搵嘅狗狗係:
✔ 3–6 歲
✔ 性格冷靜至中等活躍
✔ 中型,身型結實但唔會太大隻
✔ 容許被人觸摸處理
✔ 喺升降機同細空間表現自在
✔ 以前住過家屋(如果有同小朋友住過更加好)
✔ 無資源護衛行為
✔ 無強烈捕獵慾
呢啲狗係存在嘅——尤其係嗰啲因為主人移民而被迫棄養嘅狗狗。
餵食與家居安排
固定嘅餵食程序可以防止護食行為,亦有助於安排去廁所嘅時間表。
新鮮、慢煮鮮食比較容易消化,可能會減少狗狗護食嘅時間。當小朋友忙緊嗰陣,可以用益智玩具(puzzle feeders)、舔食墊(lick mats)或者分散餵食嚟俾狗狗做腦力激盪。
建議喺嬰兒閘後面或者分開嘅區域餵食,避免競爭或意外干擾。
外傭準備清單
教姐姐識別:
- 露眼白(Whale eye)
- 舔咀
- 壓力呵欠
- 凍結反應(The freeze)
- 僵硬嘅尾巴 vs 放鬆嘅尾巴
規矩:
- 狗狗同幼童絕不單獨相處
- 狗狗嘅床/籠係禁區
- 禁止大叫或體罰
- 禁止餵食人類食物殘渣
- 每日作息要保持一致
每日日程要清楚列明:
- 邊個負責幾時散步
- 邊個負責餵食
- 清潔時狗狗要留喺邊度
- 萬一有大小便意外點樣處理
頭三個月:預期會有咩發生
第 1 週:減壓期
狗狗可能會黐人、緊張或者非常安靜。保持互動簡短同正面。
第 2–4 週:試探底線
狗狗開始舒服啲,會開始試探規矩。要保持原則一致。
第 2–3 個月:安定期
作息穩定落嚟。真性情開始顯露。按需要調整管理系統。
如果焦慮情況無改善反而惡化,要盡早尋求專業意見。
常見問題 (FAQ)
如果小朋友唔小心整痛隻狗,而狗狗想咬佢點算?
冷靜分開佢哋,檢查小朋友,絕對唔好懲罰狗狗。
重點係檢討監管漏洞同改善管理。
如果係痛楚引致嘅單次警告,係一種溝通;但如果重複想咬就需要評估。
我哋應唔應該一次過領養兩隻狗?
如果有小朋友就唔好。
建議先用幾年時間專注照顧一隻狗。
如果我小朋友好似好驚隻狗點算?
絕對唔好強迫互動。
利用「平行活動」,即係小朋友同狗狗喺同一個空間各自活動,互不接觸。
帶狗狗返屋企前需要做咩健康檢查?
- 最新嘅疫苗注射(DHPP、狂犬病、狗房咳)
- 確保無寄生蟲嘅糞便檢查(對會喺地爬嘅幼童好重要)
- 一般獸醫檢查
- 確認已絕育
- 建議喺領養後 48 小時內帶去睇獸醫
總結
你唔只係領養隻狗——你係建立緊一個讓小朋友可以學習同理心、而你嘅新毛孩又感到安全嘅家庭環境。
適合有小朋友家庭嘅狗,係冷靜、可預測同適應力強嘅。
適合嘅家長(狗奴),係有準備、深思熟慮同實事求是嘅。
你會睇呢篇指南,已經證明你係嗰啲會令件事成功嘅好主人。
慢慢嚟。多去領養中心探訪。問誠實嘅問題。
屬於你哋家庭嘅完美狗狗一定存在——而你嘅準備就係令佢哋茁壯成長嘅關鍵。
參考資料
兒童與狗狗安全及防咬傷
- Reisner, I. R., Shofer, F. S., Nance, M. L. (2011).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dog bites to children presenting to an urban trauma center. Journal of Pediatrics, 158(6), 891–894.
- Patronek, G. J., Sacks, J. J., Delise, K. M., Cleary, D. V., Marder, A. R. (2013). Co-occurrence of potentially preventable factors in 256 dog bite–related fata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0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JAVMA), 243(12), 1726–1736.
- Yen, I. H., et al. (2022). Dog bites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Pediatric Emergency Care.
- The Blue Dog Trust. Parent education resources on child–dog interactions: https://www.thebluedog.org
-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AVMA). Dog Bite Prevention Tips for Families: https://www.avma.org/resources-tools/pet-owners/dog-bite-prevention
狗狗肢體語言及壓力訊號
- Yin, S. (2013). Low Stress Handling, Restraint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 of Dogs and Cats. CattleDog Publishing.
- Rugaas, T. (1997). On Talking Terms with Dogs: Calming Signals. Dogwise Publishing.
- American College of Veterinary Behaviorists (ACVB). Body language and fear-related behavior resources: https://www.dacvb.org
- ASPCA Professional Behavior Resources: https://www.aspcapro.org/resource-tags/behavior
選擇適合家庭嘅狗狗
- American Society for the Prevention of Cruelty to Animals (ASPCA). Choosing the Right Dog for Your Family: https://www.aspca.org/adopt/choosing-right-pet
- American Humane Association. Children and Pets: https://www.americanhumane.org/fact-sheet/children-and-pets/
- British Small Animal Veterinary Association (BSAVA). Behaviour guidance for family homes.
高樓生活與環境壓力
- Overall, K. (2013). Clinical Behavioral Medicine for Dogs and Cats. Elsevier.
(Discusses environmental stress, confinement, noise sensitivity—all relevant to HK apartment contexts.) - Landsberg, G., Hunthausen, W., Ackerman, L. (2012). 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Dog and Cat. Saunders.
恐懼、焦慮、聲音敏感與適應
- Blackwell, E. J., Bradshaw, J. W. S., Casey, R. A. (2013). Fear responses to noises in domestic dog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co-occurrence with other fear-related behaviour.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45(1–2), 15-25.
- Horwitz, D., Mills, D. (2009). BSAVA Manual of Canine and Feline Behavioural Medicine. (Noise sensitivity, high-density environments.)
訓練、社會化與福利
- American Kennel Club (AKC). Socializing Adult Dogs and Puppies: https://www.akc.org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imal Behavior Consultants (IAABC). Training & behavior resources: https://iaabc.org
- Fear Free Pets. Positive, low-stress approaches to interaction: https://fearfreepets.com
狗狗對熱力嘅敏感度
- Bruchim, Y., et al. (2017). Heatstroke in dogs: A review. Journal of Veterinary Emergency and Critical Care.
- Royal Veterinary College (RVC), UK. Heatstroke risk by breed (flat-faced & heavy-coated breeds): https://www.rvc.ac.uk/vetcompass
一般寵物領養指引
- HSI /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Adopting a Dog: What Families Should Know.
- RSPCA UK. Dog ownership guidance: https://www.rspca.or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