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狗日:為黑狗打破偏見
分享
重點回顧:
- 「黑狗綜合症」影響領養率,但透過教育同意識,可以帶來改變。
- 攝影挑戰同文化迷信加深對黑狗嘅偏見。
- 呢啲充滿愛心嘅夥伴,無論毛色點樣,都一樣忠誠同親切。
每年嘅10月1日,全世界嘅動物愛好者都會慶祝「黑狗日」—— 一個特別為我哋最容易被忽略嘅四腳朋友而設嘅日子。呢一日唔單止係為咗讚揚美麗嘅黑色毛皮;更係為咗正視一個影響住動物收容所嘅嚴重問題,並挑戰幾個世紀以嚟根深蒂固嘅誤解。
運動嘅起源

2011年,寵物生活專家兼動物權益倡導者Colleen Paige創立咗「黑狗日」,目的係為咗對抗收容所工作人員長久以嚟觀察到嘅現象:黑狗總係最難被領養。呢個紀念日好快就得到廣泛關注,引起咗動物福利組織同狗主們嘅共鳴,大家都意識到必須要解決呢種令人不安嘅偏見。
呢個紀念日背後嘅現象被稱為「黑狗綜合症」,佢描述咗深色毛髮嘅狗狗喺收容所等待領養嘅時間,比起淺色毛髮嘅同伴更長,而且面臨更高嘅安樂死率。雖然近期有啲研究質疑呢種偏見係咪普遍存在,但無數收容所員工都可以證實,佢哋一次又一次見到好多好乖嘅黑狗被忽略。
理解挑戰
攝影問題

喺我哋呢個影像主導嘅世界,第一印象極之重要。好多潛在領養者喺親身去收容所之前,都會先喺網上睇相,所以嗰張相就變得好關鍵。黑狗喺呢方面就特別蝕底——佢哋嘅深色毛髮會吸光,令到喺一般收容所嘅環境下,好難影得清楚佢哋嘅樣貌同表情。
專業動物攝影師建議用特別嘅燈光、揀選對比鮮明嘅背景,同埋影多啲動感相,去展現佢哋嘅個性。有啲先進嘅收容所而家仲會投資買更好嘅攝影器材,專門幫佢哋嘅黑色動物影靚相。
文化同歷史影響
圍繞黑色動物嘅迷信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中世紀歐洲嘅民間傳說將黑貓同巫術聯繫埋一齊,而英國傳說就講述鬼魅般嘅黑狗係死亡嘅預兆。呢啲文化聯想雖然唔理性,但都可能喺潛意識層面影響人哋嘅決定。
有趣嘅係,唔係所有文化都對黑色動物有負面睇法。喺日本,黑貓象徵好運,而印度教傳統就將黑狗同保護神聯繫起嚟。呢啲截然不同嘅信念,正好說明咗係文化偏見,而唔係動物本身嘅特質,塑造咗我哋嘅觀感。
神話背後嘅現實

研究顯示,年齡、品種同體型等因素,對領養結果嘅影響,往往比毛色更加顯著。年紀大嘅狗、某啲特定品種,同埋體型較大嘅動物,無論毛色如何,通常都要喺收容所留得耐啲。不過,呢啲都唔能夠否定收容所持續反映黑狗領養困難嘅真實情況。
事實係,一隻狗嘅性格、活力水平,同埋同一個家庭嘅合拍程度,同毛色完全冇關係。黑色拉布拉多同黃色拉布拉多一樣咁溫柔可愛。一隻黑色德國牧羊犬嘅忠誠,同其他顏色嘅德牧冇分別。毛嘅顏色,根本唔會決定佢嘅性格、智力,或者愛嘅能力。
喺社區中慶祝黑狗

住喺細單位,唔代表就要錯過同黑狗做伴嘅樂趣。好多黑狗,由身手敏捷嘅惠比特犬到體型細小嘅波士頓梗,都好適應城市生活。本地獸醫診所都話,黑狗同其他狗一樣健康同乖巧——只係佢哋嘅毛色需要用少少唔同嘅攝影技巧,先可以捕捉到佢哋嘅美態。
對於考慮領養嘅人嚟講,花時間同每一隻狗相處,而唔係單憑網上嘅相就做決定,會係一個非常有意義嘅體驗。好多領養者最後都會發現,最啱佢哋嘅嗰個完美夥伴,其實一直喺狗舍度耐心等待緊,無論佢係咩顏色。
加入我哋嘅大家庭!
將獨家貼士、故事同優惠直接送到你嘅收件箱。
以開放嘅心態前進

「黑狗日」提醒我哋,喺揀選伴侶嘅時候,要睇得遠啲,唔好只睇表面。呢啲咁靚嘅動物——無論係活潑嘅BB狗,定係穩重嘅老狗——都一樣會畀你無條件嘅愛同忠誠,呢啲正正係令狗狗成為我哋珍貴家人嘅原因。
而家有啲先進嘅收容所會搞啲以黑狗為主題嘅特別活動,仲會有專業攝影環節同「見面會」。社區教育活動亦都幫手打破迷思,同時宣傳呢啲動物有幾咁好。
當我哋繼續對所有寵物建立更包容嘅態度時,每一次基於性格而唔係偏見嘅領養,都係為咗創造一個更美好嘅將來。你嘅完美夥伴,可能就係著住一身光滑嘅黑毛,耐心咁等緊一個能夠睇穿顏色、見到佢內心有幾多愛嘅人。
常見問題
什麼是黑狗綜合症?
黑狗綜合症是動物收容所觀察到的一種現象,黑狗往往是最後被領養的,而且比淺色毛的狗狗面臨更高的安樂死率。這種偏見被認為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在狗舍照片中能見度不佳、負面的文化迷信以及潛意識的人類偏見。
為什麼黑狗比較難拍攝?
黑狗的拍攝具有挑戰性,因為牠們的深色毛皮會吸收光線,使得在光線不足的收容所環境中很難捕捉到牠們的面部特徵、表情和細節。這可能導致網上領養檔案的照片不夠吸引人,讓潛在的領養者忽略牠們。
狗狗的毛色會影響牠的性格嗎?
不會,狗狗的毛色絕對與牠的性格、氣質、智力或愛的能力無關。忠誠、親情和頑皮等特質是由品種、訓練、社交和個體性格決定的,而不是由牠們的毛色決定的。